跳到主要內容
首頁 > 藏品資訊
:::
藏品資訊
貝飾麻籐編佩帶
  • 編號
    • 編 目 號:AT001209-002
  • 主題
    • 分類1:武器
  • 名稱
    • 登錄名稱:刀吊
    • 中文 名稱:貝飾麻籐編佩帶
  • -數量-
    • 單 位:
    • 數 量:1
  • 所屬族社
    • 所屬族群:泰雅族
  • 尺寸/度量
    • :188  mm
    • :132  mm
    • :15  mm
    • 淨重:0  g
    • 其他測量值:帶長635 寬25 厚15
  • 藏品描述
    • 描述:本件為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「泰雅族貝飾麻籐編佩帶」(館藏編號 AT001209-002),標本採集記錄並未記載採集地與社名。為泰雅族男子繫綁佩刀使用之器具。

      本貝飾麻籐編佩帶以麻帶為底,綴以籐、棗螺片、螺片等。麻帶大致為長條,而尾端編為三角形。於長條帶上綴縫9個棗螺片;三角形部分綴縫 5 個螺片,於中心及上邊縫 2 個棗螺片。本件三角形邊有一條籐材,其中間有一麻環。整體大致上呈褐色,棗螺片為白色;螺片為乳白色帶褐斑。棗螺片及螺片表面除了天然紋路以外,並無任何人工刻鑿痕跡。

      本件佩帶為泰雅族男子佩戴獵刀使用之繫綁器具,而獵刀係臺灣原住民族男子工作時必備的器具,各族刀具型制各有不同。泰雅族男子佩刀之刀身短、刀面寬,為男子日用品,作獵取首級、宰殺鳥獸、砍樹、及其他切割之用。泰雅族男子自 12、13 歲取得個人佩刀後,外出必不離身 [1],他們利用佩帶將刀繫綁於腰間,亦偶爾使用腰帶作為刀帶使用 [2]。泰雅族常見刀佩帶係利用弓織織成且寬度一致,而本件貝飾麻籐編佩帶型制較為特殊,於三角形編帶上綴縫有貝飾。對泰雅族人來說,貝類加工品是難以取得的,過去皆與其他族群交換而來,係極具有價值的物品。本件佩帶飾有許多貝飾,可見其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。


      註釋或參考文獻:[1] 浦忠勇主編,2018,原蘊山海間:臺灣原住民族狩獵暨漁撈文化研究,臺北市:原民會。[2] 胡家瑜、崔伊蘭,1998,臺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,臺北市:臺大出版中心。[3] 黃永川編,1997,原眞之美:陳澄晴先生珍藏台灣原住民藝術文物,臺北市:國立歷史博物館。[4] 方鈞瑋主編,2008,重現泰雅 : 泛泰雅傳統服飾重製圖錄,臺東市: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。[5] 李亦園等,1964,南澳的泰雅人:民族學田野地調查與研究,臺北市: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。

      (章家祥於 2020-12-14 最新修訂。)